客户提问:我们贸易企业,去年有笔出口业务,因为风险评估,没能去税务做备案,有笔出口就开了免税普票,取得的专票做了进项抵扣。现在评估结束了,做了备案,又出口了一笔,进项做了退税抵扣,准备开0税率普票,准备出口退税。但我发现,如果退下来,这两种做法对企业不是一样的吗?

个人分析与回复:
  • 以上出口业务分两种情况:
1、符合出口退税的,开票开0%税率,不是免税。因为是0%税率,所以进项税额参与抵扣,也实际退到了税。
2、因各种备案或管制要的要求,判为免税。免税不退税的情况下,所对应的进项,也不能抵扣;抵扣了的话,要做进项转出。
  • 关于免税货物要进项税额转出的问题
1、销售免税货物,是指该货物销售环节的增值税为0元,所以前一道进项税额也不让抵扣了。因为增值税本来也只是征的差价增值税,即本道售价*免税-进价*13%,不可能让你格算这个13%的,所以进价的13%不能抵扣,如果勾了参与抵扣,那就要转出。
2、但是,符合条件的出口退免税,那就不一样了,出口货价*0%-进货*13%,产生了倒挂,也就是多出来的,还要退给企业,这就是出口退税。
3、所以免税和0%税率,法理本质不同。
4、举例,如果企业只有一单业务,销售出口棕榈油1000元,同款棕榈油购进价格500元,进项税率13%,问题就很清晰:
(1)当符合出口退免税,应交增值税的轨迹:
应交增值税=1000*0%-500*13%,即-65元,所以要退税65元
(2)当判为免税不退税,应交增值税的轨迹:
应交增值税=销项税额0元-(进项税额65元-进项税额转出65元)=0元
(3)当判为视同内销的时候,应交增值税的轨迹:
应交增值税=1000*13%-500*13%,即65元
 

 

客户继续提问:那怎么知道是出口退免还是免税不退税呢?

1、一看贸易方式,“一般贸易”绝大部分是符合出口退税,还有一些加工贸易手册,贸易方式是进料加工、来料加工的,一般你碰不到。
2、二看商品编码,有些商品是限制出口的,会判为视同内销,比如铜类,所有大小目全部要视同内销。
3、三看收汇结果,以上两者都符合出口退税,但可能因为收不到汇,那就只能享免税,而不符合出口退税。国家不能总是创造出口总值,而兑现不了收汇金额,我国是一个外汇管制的国家。
4、很多时候,是因为各种管制,比如你说的备案啦、收汇啦,不符合条件,就无法享受出口退税,而掉入免税。一旦掉入免税,那对不起!前道的进项税额不能抵扣,如果抵扣了,就要转出。
5、还有一种贸易方式,叫广告货样品,也是要分开看:样品能收汇的,没问题,就是一种出口且收汇,可以享受出口退税;如果样品出去了,是调样免费送给客户,客户前期就说明不会给钱的,这种情况只能是免税不退税,样品所对应的进项税就不能抵扣。

作者 Michelle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